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工程实践项目竞赛与展示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6-01-07    点击量:

工程实践项目竞赛与展示活动纪实

20151231日,元旦假期前一天,不少同学已经开始用各种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然而,工程训练中心却一大早就人头攒动,聚集了大批同学。他们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或捧着电脑,或调试设备,热切而又紧张的讨论着。原来,他们正在准备20152016年秋季工程实践项目的竞赛与展示活动。

根据课程要求,同学们按小组分别进行简易机械手和S型越障小车的竞赛与展示,比赛场地分设在工程训练中心C200Fab-Lab300号实学创新工坊。作为简易机械手的竞赛场地,Fab-Lab16个简易机械手一字排开等待检阅。

这些简易机械手都是同学们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自行制作的,就材质而言,有的是古色古香的木板,有的是通透靓丽的亚克力板;加工技术上有时下最流行的3D打印技术,有方便美观的激光切割技术,还有车铣刨磨等传统金工加工技术;外观上,同学们则更是发挥了天马行空的创意,有霸气侧漏的飞龙造型,有交大情怀的校徽图案,还有其它各具特色的灵动造型。放眼望去,让人赞叹不已。

竞赛开始后,各小组按照抽签顺序,操作机械手在15分钟内分别按照顺序、跟随及复现三个指令完成规定的亮灯和灭灯动作,裁判根据完成任务数及用时数进行评比。参加竞赛的各小组同学各个凝神屏息,相互配合着操作电脑和机器。老师和同学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机械手的运转,顺利完成任务时大家不由的都跟着松了一口气,而一旦出现故障,同学们顿时神情一紧,老师们则赶紧安慰几句,让大家重新尝试,继续比赛。

相比于Fab-Lab内紧张安静的气氛,三楼的实学创新工坊内则呈现出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局面。一条摆了障碍物的木质跑道是S型越障小车的赛场,此刻已经被两旁“观战”的同学挤的水泄不通。每辆越障小车出发总是伴随着诸多加油助阵声。轮到自己的小车上战场时,各个小组的成员可谓摩拳擦掌,踌躇满志,甚至有的同学在自己的小车出发时喊出了“儿子,加油”的口号!观看其他小车比赛时,大家也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声音。每每遇到表现出色,成功越过多个障碍的小车时,现场都会爆发出阵阵欢呼和赞叹声,而偶有“临时掉链子”的小车,则不免引来阵阵扼腕叹息。因为现场声音嘈杂,导致计时裁判老师的报数很容易被淹没在周围声音中,这时,很多同学热心的当起了助理裁判,把自己听到的时间大声重复一遍,几个同学形成接力,使负责记录的裁判老师能够准确清晰的记下各组的用时情况。现场各种加油声、欢呼声、报数声此起彼伏,相互交织,让原本紧张的比赛轻松不少。

无论现场气氛是静谧还是喧嚣,同学们对成功的渴望毫无二致。无论竞赛场上表现优异还是临时败北,同学们背后的付出同样值得称赞。此次活动主要面向工科平台(非电类)218名学生40组同学。大家在课程之初即得到项目命题,需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从方案构思、基本设计、零件加工、整体装配到设备调试的全过程。准备过程中,各个项目组的同学通力配合,取长补短,尤其是在设备调试的关键时期,周末和晚上都成为大家争分夺秒完成项目的黄金时间。

网上曾流传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图书馆灯火通明的照片,那你知道凌晨四点半的工程训练中心是番怎样的景象吗?凌晨四点半,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室里也依然灯火通明,很多同学们正在紧张的进行设备调试。那些天,一大早赶来上班的老师经常惊讶的发现中心门口广场上竟停满了自行车,后来才知道那背后是多少个同学的不眠之夜。

同样紧张备战和辛劳付出的,还有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们。为更好的指导学生做好项目,工程训练中心特地在上学期开始组织了第四届教职工技术比武,以简易机械手和S型越障小车为题,提前让老师们按要求完成了整个项目流程,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了然于胸,以便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指导。本学期课程伊始,中心就为每个项目组的学生配备了机械及电子电气指导老师各一名,负责解疑答惑,提供技术指导。由于教师人数少,每个老师都承担着4-5组学生的指导任务,为配合学生,经常需要牺牲休息时间现场指导,而来回复学生的电话,短信等更是不计其数。中心教务处的老师们为了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也做了大量繁琐细致的准备工作。比赛当天,中心全体指导老师参加活动,有的当裁判,有的当志愿者维持秩序,甚至有的老师害怕场地灰尘影响比赛成绩,拿来抹布随时帮同学们擦拭木质赛道,比赛状况同样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教务处吴静怡处长、付宇卓副处长更是莅临现场观摩并指导。

竞赛结束后,40个项目组又进行了包括宣传页展示、教师提问打分、学生互评选票等三个环节的现场展示。经过竞赛和展示两个环节的综合评比,最终叶子琨小组获机械手第一名,庄勇杰小组获绕障小车第一名。

此次竞赛与展示是工程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训练中心项目式教改的重要内容。中心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命题,首次尝试机电结合,根据学生所在年级和专业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项目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图纸设计、零件加工和设备调试等一系列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体验产品制作的全周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竞赛和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成果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活动结束后,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学生完成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收集了许多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今后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

当晚,参加活动的刘子屹同学制作了段视频纪念自己一学期的工科平台学习生活,并发给自己的指导老师。视频详细记录了从设计图纸到制作雏形,再到点滴调试的全过程。学生是老师最大的荣耀,这短短的三分钟视频,是学生们的珍贵记忆,更是老师们的宝贵财富。正如视频所说,多少次熬夜,多少次抓狂,多少次喜悦,多少次感动,我们与你一路同行!

通讯员:陈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