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单位 | 成果完成人 | 成果名称 | 获次 |
1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周岱,陈锦剑,王建华,滕念管,周香莲,董石麟 | 土木工程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三位一体、阶梯递进特色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特等奖/校长教学奖 |
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陈璐,奚立峰,章俊良,林赫,顾希垚,王彤,周申申,李富才,何其昌,吴艳琼 | 以课程项目成果展丰富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 | 特等奖/校长教学奖 |
3 | 化学化工学院 | 陈虹锦,韩莉,李梅,马荔,刘萍 | 学用结合,问题导向,通识课程教材建设的新思路和新实践(教材) | 特等奖/校长教学奖 |
4 | 医学院 | 胡翊群,富冀枫,邵莉,梅文瀚,朱海燕,朱建征,张浩,朱丽君,蒋雷红,徐立明 | 基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教师激励机制构建 | 特等奖/校长教学奖 |
5 | 教务处 | 付宇卓,田夏,张淑敏,吴益锋 |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内涵建设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特等奖/校长教学奖 |
6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茅旭初,蔡萍,赵辉,田社平,陶卫,刘华,陈欣,毛义梅,丁国清,王志武 | 构建立体化测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 | 特等奖 |
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唐新华,张轲,李芳,蔡艳,杨海澜,王敏,聂璞林,陈华斌 | 《材料制造数字化技术基础》多元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 特等奖 |
8 | 数学科学学院 | 梁进,朱佐农,李为民,李逸 | 以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微积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特等奖 |
9 | 外国语学院 | 彭青龙,陶庆,都岚岚,张鸿刚,吴保华,郭鸿杰,马玉蕾,金晶,任祝景 | 人才培养双阶梯: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综合改革“3+3”模式探索 | 特等奖 |
10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曹心德,孙承兴,高磊,李春杰,李亚红,邵嘉慧,晏乃强,许振明,周蕾,张小凡 | 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环境保护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特等奖 |
11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万德成,顾解忡,林志良,邹璐,廖世俊,Francis Lucien Noblesse | 船舶流体力学课程互动启发式教学体系 | 一等奖 |
1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林赫,刘应征,赵长颖,欧阳华,黄倩,刘英翠 | 基于嵌入式学期的本科生国际合作培养模式 | 一等奖 |
13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杨一帆,李劲湘,吴运兰,邵宪一,宋奕青,杨帆,巢睿祺 |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电类学生为例) | 一等奖 |
14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邹卫文,义理林,袁焱,蒋乐天,周玲玲,王新兵,陈颖琪,李力利 | 全方位践行校企合作的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模式 | 一等奖 |
15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毛军发,王新兵,俞勇,李少远 | 创建首个IEEE试点班,探索信息领域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 一等奖 |
16 | 物理与天文系 | 李晟,季向东,徐海光,孙弘,赵锋,李晓燕,James Chilton Loach,张洁,刘江来,刘灿华,罗旭东,罗卫东,何峰,张骏,陈民,王顺,孙扬,李向亭,陈洁,王宇杰,钱冬,顾卫华,Jakob Ulmschneider,Nasr Hafz | 物理与天文系全英语教学专业及国际合作办学班建设 | 一等奖 |
17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张雪洪,闫晓梅,蒋群,陈峰,谭晶 | 依托生物学理科基地,加强科研训练,完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 一等奖 |
18 | 人文学院 | 王骏,安娜,刘元春 | 留学生公共汉语课及教材、教学资源建设 | 一等奖 |
19 |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黄琪轩,陈慧荣,魏英杰,李明明,杜江勤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经典文献的对话:《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的教学实践 | 一等奖 |
20 | 药学院 | 张宝红,李晓波,刘燕,孙海英,刘晓侠,康健,袁伟恩,李大伟,王志龙,石楠 | 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应用 | 一等奖 |
21 | 医学院 | 邵莉,李卫平,陈芳源,陆勤,张勇,王婷,郦忆,梅文瀚,郭晓奎 | 基于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北美医学课程和评估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22 | 医学院 | 郭晓奎,唐华,钮晓音,缪青,郁松,顾锋,周栋,王甦平 | 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一等奖 |
23 | 凯原法学院 | 王先林,李剑,侯利阳 | 依托基地与智库 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竞争法教学团队建设 | 一等奖 |
24 | 媒体与设计学院 | 韩挺,孔繁强,董占勋,席涛,顾振宇 | 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路径 | 一等奖 |
25 | 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 牛一帅,Alain CHILLES,陆佳亮,欧亚飞 |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 一等奖 |
2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曹其新,栾楠,时轮,苗玉彬,顿向明 | 新知识结构体系下经典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 二等奖 |
27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吴静怡,邵华,胡永祥,许黎明,于娟 | 基于工程学导论课程的工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挖掘与培养 | 二等奖 |
28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王丽伟,章俊良,于娟,黄永华,叶强,王文,童钧耕 | 面向高端研究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 | 二等奖 |
29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张峰、殳国华、吴运兰、方向忠、 张士文 | 大电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 二等奖 |
30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袁景淇,邬晶,周越,潘常春,李少远 | 探索新的教学-实验模式,加强学生复杂工程问题分析能力 | 二等奖 |
31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傅育熙,王东,黄传河,蒋建伟,桂小林,秦磊华,朱敏,李士宁,胡成全,王赓 | 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研究与推广物联网工程专业规范与人才培养模式 | 二等奖 |
3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陈秋龙,周伟敏,吴雪艳,马晓丽,朱申敏,田晓麟,曹力军,张德良 | 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培养和国际化教学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 二等奖 |
33 | 数学科学学院 | 蒋启芬,朱琳,刘小军 | 《线性代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34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张霞,闫晓梅,郑有丽,秦敏君,袁政,张萍,丛峰松,梁婉琪,余婧,罗倩,曹阳,陈峰 | 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在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及推广应用 | 二等奖 |
35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赵俊,邹扬,隋晓红,邱意弘,张雅婷 | 面向临床的多元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实习”课程建设 | 二等奖 |
36 | 化学化工学院 | 阎建民,顾顺超,肖文德,贺益君,罗先金 | 以设计竞赛促进化工基础课程教学 | 二等奖 |
37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周林,余明阳,唐宁玉,董明,万国华,张东红,张晓丽,王晓蔚,路琳,王漫天,刘训飞,陈建科,汪海徽,赵建敏,李子婵,张怡,俞国梅,周婧,刘君,林峰 | 国际留学生协同管理机制的设计与创新 | 二等奖 |
38 | 外国语学院 | 戴融融,常辉,陶庆,郭鸿杰,张利东,郇昌鹏 | 上海交通大学英语高水平人才创新式教学梯队联动培养机制以及校园外语文化建设 | 二等奖 |
39 | 外国语学院 | 金霞,王霏,毛悦勤,李秉怡,张国平,朱琦 | 医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40 | 外国语学院 | 朱一凡,都岚岚,林玉珍,王哲希,刘乃实,甄凤超,王品 |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 二等奖 |
41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孟和,杨志彪,王起山,潘玉春 | 通识教育课程《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建设和应用 | 二等奖 |
42 | 医学院 | 章雅青,袁晓玲,吴觉敏,王彩凤,胡静超,王琳,徐志晶 | 基于“互联网+”的护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 二等奖 |
43 | 医学院 | 吴平,许恩,柳红,陈怡,邵洁,沈柏用 | 实习医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综合改革创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二等奖 |
44 | 医学院 | 孙锟,钱继红,陈嫕,王廉文,鲍一笑 | 基于模拟平台的医学生儿科临床能力培养 | 二等奖 |
45 | 医学院 | 彭志海,陆伦根,郑毅,徐敏,张金彦,刘玮,周栩 | 临床消化系统疾病整合式课程建设 | 二等奖 |
46 | 医学院 | 蔡泳,王英,张智若,徐刚,李生慧,沈恬,冯易 | 科研服务教学的医学人文课程《同性恋亚文化与生殖健康行为》 | 二等奖 |
47 | 航空航天学院 | 余文胜,滕金芳,羌晓青 | 航空宇航推进模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4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黄伟力,顾锋,陈鹏,施索华,张玉瑜,鲍金,祝薇,高玉林,周凯,方云富 | 思想政治理论课“1+4”教学共同体模式改革 | 二等奖 |
49 | 教学发展中心 | 梁竹梅,邱意弘,谢艳梅,王竹筠 | 新型教学咨询模式及其实施 | 二等奖 |
50 | 继续教育学院 | 李艳君,徐慧娟,孙延敏,肖杭,周丽琨,余海,李才 | 共享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校企联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 二等奖 |
51 | 学指委、团委(含学生处、人武部) | 林立涛,赵亮,杨文圣,陈进,汪国琴,薛璟,易晓明,刘晔萍 | 立足本土文化,对接国际经验 ——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