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乐动,畅享音律之美——上海音乐学院美育通选课选课通知
2022年11月起,我校与上海音乐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两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大学文化建设与交流、数字校园建设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双方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加强资源互动共享,共同培养科艺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作为人才培养领域的新探索,自2023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正式引进上海音乐学院优质美育类通选课供同学们选修。经过数年运行,同学们对引入课程反响良好,评教结果较好。在此基础上,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将继续来我校开课,本学期共开设两门课程,课程详细信息如下:
课程一:《电影音乐概论》
●课程代码:MUSI1109
●课程名称:《电影音乐概论》
●上课时间:周二9-10节(1-16周)
●上课教室:东下院102
●课程学分:2
教师简介:

陈功,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学者,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理事、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文联会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声音卷”编委,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乐理》项目负责人,全国普通高中《音乐》教材“音乐编创”分册编委。荣获“为人·为师·为学——上海市先进教师典型”,上海文艺人才基金奖,上海文艺创作优品,上海国际科技与艺术创新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音乐学院黄自教学科研奖一等奖、三等奖,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基金奖。
课程简介:
《电影音乐概论》是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生及硕博研究生精品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旨在适应当代社会对电影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人才所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需要,是一门系统讲授电影音乐艺术与技术的课程。自2023年起,面向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授课。
电影是视听作品、声光艺术。我们在“看电影”的同时,也在“听电影”,被对白吸引、被音响震撼、被音乐感动。电影音乐如何讲故事?声与光如何产生化学效应?好的电影音乐为何能深深打动观影者的内心?课程主讲人陈功老师将带领大家深入电影视听本性,透过电影音乐的组成与内涵、有源音乐与无源音乐的设计、电影音乐创作与制作体系、音画配置的艺术、电影音乐的功能等视角,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揭示电影视听的力量。
课程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较为坚实、全面的电影音乐专业基本知识。包括电影音乐的组成与内涵、有源音乐与无源音乐、电影音乐创作与制作体系、音画配置的艺术与技术、电影音乐的功能等内容。
2、使学生具备从专业角度进行电影音乐作品视听分析的能力和学术水平。
学子心声:
我们跟随陈老师发掘了太多的好电影。在陈老师的讲解和推荐下,我看见了Francis Ford Coppola对光影和音乐的巧妙运用,《走出非洲》中的人性、友谊和勇气,《山河故人》细腻的叙事和真挚的情感,以及其所讨论的奋斗的意义......
我的人生中本有很多次转向音乐专业的机会,上海音乐学院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校。很感激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授课,在那些来分享的同学身上我看到了我曾经无比渴望成为的样子。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 ***
十分感谢陈老师,能以如此专业的视角带领我们分析电影音乐这一容易被大众所忽略的部分。在您的课上不仅能享受视听盛宴,还学到很多知识,实在让我受益匪浅。
我曾自以为是一个在听的方面很敏感的人,但也自知自己听得其实毫无章法。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也是终于在脑海中有了一个系统的体系,更加清楚自己应该听些什么,自己想听些什么了。虽然我知道这只是内行人的入门级别,但对于我这样的一个 “外行”来说 ,已经极大地丰富我平日里的视听体验了,更不用说将这份经验“降维打击”应用到看电视剧、看动漫,甚至是自己拍摄家庭小短片等情景中来。
总之,十分感谢陈老师能花一个学期的时间,不辞辛苦每周来到我们学校,向我们讲授这样一门有意思又有内涵深度的课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课程二:《国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交响新作品赏析》
●课程代码:MUSI1116
●课程名称:《国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交响新作品赏析》
●上课时间:周二9-10节(1-16周)
●上课教室:中院310
●课程学分:2
教师简介:

李博,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高层次人才引进),硕士研究生导师,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及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山如画》交响音乐会音乐总监。美国密苏里大学作曲博士,师从陈怡、周龙及Reynold Simpson教授。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师从徐之彤教授,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唐建平教授。
主要奖项:德国保罗·欣德米特作曲家大奖,日本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美国作词作曲家协会ASCAP青年作曲家比赛大奖,第一届意大利鲁契亚诺·贝里奥国际作曲比赛荣誉奖,中国文化部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评选(民乐)一等奖,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二等奖(及乐手最喜爱作品奖),第五届Con Tempo国际室内乐作曲比赛一等奖,全国⻘年作曲家⺠族管弦乐作品评选二等奖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基于授课教师李博(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副教授)的作曲家视角,从创作源头、音乐美学、学术价值等方面为学生们介绍当代中国交响(管弦乐与民乐)新作。授课内容遴选自近30年来中国作曲大师们的代表作品,以及该作品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如何通过作品联结? 它们的舞台生命力是如何通过音符来展示?对于未来的中国音乐创作审美的影响?中国青年作曲家在国内外的现状如何?随着中国文化对于世界音乐创作的影响逐渐加深,在交响乐世界里中国题材是如何体现的?除此之外,中国当代交响乐还有一些结合游戏音乐、流行音乐的跨界作品,这些作品也会在课程里给学生们介绍。
代表作品:
交响乐《第一交响曲——人间》《飞寒》《无脚鸟》《入海领航》,民族管弦乐《北方音诗》《之初》,打击乐协奏曲《声音地图》《祈福》《辉煌》《梦回虞姬》《光的力量》,唢呐协奏曲《醉想》《吹飞寒》《悟空七章》,笙协奏曲《忆雪》,管子协奏曲《余晖下的背影》,笛子协奏曲《月出》《悟空》,二胡协奏曲《旋叶》,古筝协奏曲《桃花源》《大地母神——妇好》,民族室内乐《海洋的回声》,大型混合室内乐《月光 城墙 散文诗》等。
第三轮选课即将于2月17日开放,欢迎对音乐艺术感兴趣的同学积极选课!
第三轮选课时间为:2025年2月17日(第1周周一)13:00-2月25日(第2周周二)09:00,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17日(第1周周一)13:00-2月24日(第2周周一)09:00,同学们可进行选课和退课;
——第二阶段:2月24日(第2周周一)13:00-2月25日(第2周周二)09:00,则只能进行选课,不能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