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生的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面向学生的通知 -> 正文

汪云霞

发布日期:2014-04-04    点击量:

汪云霞,女,湖北武汉人,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自2007年以来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先后访学于香港中文大学(2007),美国瓦萨学院和耶鲁大学(2012-2013)。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 研究兴趣: 中国现代诗歌、中西比较诗学、世界华文文学、基督教文学。 研究项目: 2007年获上海市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00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计划青年项目,项目名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知性建构”;200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之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一等奖,资助项目为“卡夫卡、博尔赫斯与20世纪中国文学”;201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校级教材建设立项,教材名称为《中国现代诗歌导读》。 主要论著: 著作: 1.《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专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 2.《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高等学校语言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教材),龙泉明主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参编) 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龙泉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编) 4.《外国传记鉴赏辞典》,杨正润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参编) 5.《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引》(精编版),朱栋霖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参编) 主要论文: 1.“中国现代诗歌的智性建构:论卞之琳的诗歌艺术”,《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0期。 2.“文学史写作的反思与探寻: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讨会综述”,《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文学史写作的焦虑与期待: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讨会综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9期。 4.“《桑园留念》:苏童的经典”,《江汉论坛》2000年第5期。 5.“一篇长恨有风情:读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 6.“痛苦而欢乐的歌:曾卓《有赠》赏析”,《诗探索》2001年第1-2辑。 7.“评《七月派作家评传》”,《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 8.“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纯诗’追求”,《江汉论坛》2001年第8期。 9.“首届当代流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文艺报》2001年8月28日。 10.“永远在路上:苏童《米》的象征意蕴”,《小说评论》2001年第5期。 11.“痛苦的灵魂:论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2.“70年代人看70年代作家:70年代人的一次批评行动”,《文艺争鸣》2001年第2期。 13.“首届当代流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长江学术》2002年第1辑。 14.“反思与探索:当代大学生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诗探索》,2003年第1-2辑。 15.“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0期。 16.“初期白话诗人的个性化写作:论胡适、刘半农和周作人诗歌的精神特征”,《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17.“对‘七十年代以后’秘密的解读:关于‘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座谈”,《黄河》2003年第2期。 18.“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焦虑:以卞之琳、冯至、穆旦为例”, 《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2期。 19.“走近现代的缪斯女神”,《写作》2004年第12期。 20.“‘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鲁迅与卡夫卡话语世界比较”,《学术月刊》2010年第2期。 21.“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诗学:读冯至《十四行集》”,《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2.“对岸的诱惑:论虹影《英国情人》的跨文化想象”,《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