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材为授课教师撰写的《汉字文化导论》讲义。其他参考书目有: [1]. 白冰《中国金文学史》,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2]. 曹念明《文字哲学》,巴蜀书社,2006年版。 [3].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著作集》(《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二号),中华书局,1988年版。 [5]. 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6]. (日)池田温著、张铭心、郝轶君译《敦煌文书的世界》,中华书局,2007年版。 [7]. 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8]. (日)富谷至著、刘恒武译《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10]. 戈父《古代瓦当》,中国书店,1997年版。 [11]. 郭沫若《卜辞通纂:附考释·索引》,《考古学专刊》第九号,(台)大通书局,1976年版。 [12]. 韩建业等《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 何九盈等《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 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侯印等《中国文字游戏大百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8]. 黄德宽等《< 说文解字>与儒家传统——文化背景与汉字阐释论例》,《江淮论坛》,1994(6)。 [19]. 李并成《敦煌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0]. 李明君《中国美术字史图说》,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21]. 李荣《文字问题》,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2]. 李万春《汉字与民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版。 [23]. 李学勤《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孪生》,《中国书法》,2002(11)。 [24].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5]. 刘兵《早期汉字的整理与规范》,《青海社会科学》,2003(1)。 [26]. 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社,1990年版。 [27]. 刘志成《汉字与华夏文化》,巴蜀书社,1995版。 [28]. 刘志基《汉字体态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9]. 陆和九《中国金石学讲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30].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1]. 罗福颐《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32]. 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3]. 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论》,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34].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版。 [35].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语文》,1978(3)。 [36].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7]. 荣新江《敦煌学新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8]. 孙雍长等《秦汉时期的汉字规范》,《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 [39]. 孙雍长等《宋元明清时期的汉字规范》,《学术研究》,2006(4)。 [40]. 汪庆正《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1].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42]. 王建《中国古代避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3]. 王宇信《中国甲骨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4]. 王作新《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 [45]. 肖少北等《汉字学习对儿童思维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1(6)。 [46]. (东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7]. 叶其峰《古玺印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48]. 殷荪《中国砖铭》,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49]. 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0]. 詹绪佐、朱良志《中国古代测字术》,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1]. 詹鄞鑫《“书同文”的历史回顾与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中国文字研究》第八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 [52]. 詹鄞鑫《20世纪汉字性质问题研究评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 [53]. 章琼《20世纪汉字文化研究评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54]. 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岳麓书社,1995年版。 [55]. 赵平安《试论秦国历史上的三次“书同文”》,《河北大学学报》,1994(3)。 [56]. 郑有国《简牍学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7]. (台)钟柏生《古文字与商周文明》(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年版。 [5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5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8年。 [60]. 朱承平《细说字谜》,岳麓书社,2005年版。 [61].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