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教育主题课程《海洋》选课推介

发布日期:2023-02-14    点击量:

通识教育主题课程《海洋》选课推介


学分:3(通识学分)

周学时:3学时(共48学时)

课程时间:2022-2023-2学期 1-16周 周二下午11-13

面向对象:第三轮选课期间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开放,欢迎同学们旁听后选择

课程归属:课程初始归属人文学科,由于课程涉及通识教育各领域,获得课程学分的同学可以选择将3学分任意转换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三个模块之一。


课程简介:

通识教育主题课程是学校推进通识教育3.0计划的一类系列课程,《海洋》为其中一门课程。《海洋》以海洋为主题,旨在从人文、社科、自然、工程全方位多学科视角切入,课程内容涉及人文、社科、自然、工程四大模块,从价值引领、知识、能力、素质等多维度培养学生多学科视野和跨学科能力,同时将学生的修读与国家战略、交大科研前沿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投身大国重器的热情。

人文海洋部分:从海洋历史和海洋科技发展历程的角度,使学生体会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艰辛和不易,明确海洋对于中国之重要性,理解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普及海洋观。在对古今中外优秀海洋作品的讲解中凸显人文情怀,关注人与海洋的亲缘关系,通过欣赏海洋文学作品,透视各国人民在探索海洋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海洋文化的认知,理解国家在海洋领域进行建设的重要价值。

社会海洋部分:以海洋法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的海洋权益形势进行评析。海洋法理论部分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海洋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等。海洋权益分析部分拟结合我国的毗邻海域(黄海、东海、南海)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的海洋权益形势,主要涉及海域划界、岛礁归属、资源开发矛盾等。课程对我国参与南北极和国际海底区域相关活动的政策和法规加以介绍,并对相关的国家实践和战略问题进行分析。

自然与工程海洋部分:主要介绍船海工程的对象、方法以及发展趋势。从南海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出海上纷争的本质和解决方案的思考。本部分将以案例形式组织,通过介绍造岛神器等数个海洋重大装备的研发过程,讲述其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交大在典型大国重器开发中的作用和贡献,引出船海工程的特点,使学生理解船海工业的现代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程由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各海洋主题相关专家团队联合授课。

授课教师团队: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余龙 副教授

凯原法学院 薛桂芳 教授

凯原法学院 徐向欣 博士

人文学院 李玉尚 教授

人文学院 龙其林 副教授

人文学院 董煜宇 副教授

人文学院 许珩 副教授

人文学院 车群 助理研究员

人文学院 安琪 副教授

考核方式:

读书报告、大作业、课程论文综合构成最终成绩,课程具备一定的挑战度和修学要求。

选课要求:

2022级学生修读,学科背景不限,限选50

课程目标:

1.能阐述海洋历史,认识中外海洋文化的特征,理解人与海洋的紧密联系;

2.能掌握海洋法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能运用海洋法知识分析海洋热点问题;

3.能理解典型海洋装备特点,能分析海洋环境、海洋权益对船海装备的要求。(A3B3C2

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教学内容(要点)

学时

第一讲

郑和与哥伦布:1.哥伦布航海大发现与现代世界的形成,包括哥伦布大交换,科学、宗教、世界历史等方面巨变;2.郑和航海的意义及其之后国家对于海洋的态度;3.不知觉中纳入海洋世界:太平洋航线开辟、白银输入与道光萧条。

2

第二讲

近代以来东亚海上领土争端的历史缘起和发展:本节课梳理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至二战战后及冷战时期,东亚海上的领土争端(包括北方四岛、独岛/竹岛、台湾问题、琉球问题等)的起因和发展,为理解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提供历史的分析视角。

2

第三讲

海洋生物种群历史:1.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与海洋生物种群历史;2.600年来气候突变与黄海鲱资源数量变化,以及与西欧的对比;3.中国四大海洋经济鱼类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史之地位;4.南海珍稀水族(特别是海参)开发与海疆形成;5.从捕捞到养殖:海水养殖的兴起与当下转型。

2

第四讲

美苏争霸与极地深海科技历史:1.古代海洋学知识与近代海洋学知识体系的形成;2.冷战格局形成与美苏科技竞争;3. 美苏争霸期间在极地与深海的科技进展、背景、影响等;4.当下的启示。

2

第五讲

面向海洋的神话叙事与文化想象:1.《山海经》与先秦时期的入海求仙神话——钩沉深埋于中国人文化DNA里的海洋元素;2.近代以来东亚海域的妈祖神话——探索由海神妈祖串联起来的海外华人身份认同;3.博物奇书《海错图》——考察清代海洋生物图鉴中的真实与想象

2

第六讲

凝望海洋的生命体验与文学表达:1.(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郑和下西洋的文学叙事;2.(清)张德彝《航海述奇》——环游东亚西欧的海外观察;3.现代文学中的海洋书写——听潮观海与启蒙革命

2

第七讲

凝视海洋的科幻叙事与未来想象:1.(法)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人类探索海洋的梦想与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命名;2.(俄)别利亚耶夫《沉船岛》——“百慕大三角”失踪者的文学故事与现实隐喻;3.韩松《红色海洋》——海底生活的史诗想象与人类文明的命运

2

第八讲

直面海洋的生态环境与人类反思:1.(美)蕾切尔·卡森《我们周围的海洋》——海洋30000英尺下的生命世界与大胆想象;2.林宋瑜《蓝思想》——人与海洋关系的现代性反思;3.陈楸帆《荒潮》——人类对于海洋的污染究竟会有什么后果

2

第九讲

海洋与人类:海洋法导论

-海洋法的内涵与外延;

-海洋法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海洋法中的国际组织;

-海洋可以划分为哪些具有不同法律地位的海域?

2

第十讲

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利用与养护

-不同海域的海洋生物/非生物资源/基因资源的权属及利用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资源利用制度

-国家间的合作利用与养护

3

第十一讲

守护蓝色家园: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污染的种类(陆源污染、倾废、船舶污染等);

-国家海洋环境保护的义务与行动;

-海洋环境保护的新原则/措施(如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等);  

3

第十二讲

风险从海上来:中国周边海域的法律问题应对

-我国涉海法律制度与周边海域存在的法律问题(包括领土纠纷)

-我国应对周边海洋问题的立场、主张和政策方针

-针对周边海域的法律问题的可能解决机制

3

第十三讲

海洋中的战略新疆域:极地

-极地的法律地位与制度

-中国在极地的利益诉求

-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途径

3

第十四讲

海洋中的战略新疆域:深海

-深海的法律地位与制度

-中国在深海的利益诉求

-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途径

2

第十五讲

自然与海洋工程

结合海洋人文情怀、海洋权益的内容,讲述”造岛神器”的故事:从南海的历史、人文回顾,周边的海上争议历史引出冲突的事实,点出岛礁的战略作用。讲述南海环境的影响,建立海洋环境的基本概念,理解海上建设的难点。

2

第十六讲

”造岛神器”背后的知识:船舶的基本知识,分类。工程船的特点、作用和施工方式。岛礁的建设概述,从地质到工程,人类利用自然的方式。理解海上装机功率的巨无霸,“三进三出”南海建设过程与自然环境抗争的故事和背后的原理。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和解决方案。  

3

第十七讲

船海工程领域的法规与绿色发展趋势:介绍IMO框架,以大型豪华邮轮为例讲解海洋事业双碳政策对行业的深刻影响。IACS的作用。GHGCIIEEDIEEOI等知识。氢能源、氨能、甲醇多燃料系统。风力助推、气泡减阻、推进系统节能装置等。

3

第十八讲

极地的争夺与装备开发:主要运输航线,苏伊士河堵船的思考。冰区航线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破冰船与极地航行,极地科考-雪龙2号;极地规范与极地科研与装备。

3

第十九讲

海上智能发展趋势:从海警船介绍引出智能无人船的新趋势。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下的航运与防卫;现代海上的探测与智能化;传统水面舰艇的新发展;暗潮汹涌的水下;无人与智能的未来。

3

第二十讲

课堂分组讨论

2

备注:

课程归属转换在学期间仅限转换一次,建议在三、四年级完成通识修读计划后自行转换;申请转换须等课程取得学分后操作,路径为:i.sjtu.edu.cn-报名申请-校内课程学分节点替代申请-申请-选择《海洋》-选择被替代学分节点-填写替代说明-审核通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