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
各位同学:您好!为更好地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拟开展2025-2026-1学期的本科课程过程评价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教方式:1、本次评教通过网上进行,可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教学信息服务网http://i.sjtu.edu.cn的“ 教学评价”-“过程评价”选项评教,评价对象为所有教学班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2、过程评价需使用Jaccount登录,在规定时间内,进入过程评价页面...
2025.10
关于通识核心课、公共选修课、新生研讨课开课申报的通知(2025-2026-2)教务处通知[2025]31号各院(系)、相关教学单位:请申报2025-2026学年第2学期准备开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公共选修课(通选课)、新生研讨课,务于2025年11月10日之前完成。一、开课要求1、新开公共选修(通选)、新生研讨课新申报开设的公共选修(通选)、新生研讨课程,须先填写(11月3日之前)相关申请表格。学校将对新申请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新生研讨课...
2025.10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结合点。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提醒:请各院(系)接此通知后,参照学校整体时间提前的要求,立即启动202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及时制定并发布本院(系)详细的工作安排及时间节点,确保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圆满完成。相关附件请...
2025.09
各位同学好:遵照“2025级综合英语级别调整工作实施细则”,在接受同学报名和经过审核和考试之后,现将结果予以公示(学号排序)。以下名单中的同学可以进行课程级别调整。请名单中的同学从原班级调整至新班级。请同学们务必于10月9日(周四)9:00至11:30,登录教学信息服务网(http://i.sjtu.edu.cn)进行退选课。请同学们务必在规定时间调整选课,过时将不予受理。第五周起正式进入新的班级上课。姓名学号学院当前综合英语...
2025.09
遵照“2025级微积分类课程选拔考试的通知”,在对报名本次选拔考试的2025级学生完成考试测试和志愿填报的基础上,依照总排名靠前的学生优先按第一志愿录取的原则,现已完成了数学分析荣誉、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的录取工作,特将结果予以公示。名单中的同学从原班级(《高等数学I》、《数学分析I》或者《微积分基础》)调整至新班级。10月9日12:00至17:00,同学可以登录教学信息服务网(http://i.sjtu.edu.cn)进行退选课(改选...
2025.09
《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课程补选通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高水平科研跨学科创新人才,我校联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开展世界顶尖名校教授科研训练课程。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顶尖高校终身教授将亲自在线授课,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暑期线下科研实践,共同完成相关领域研究课题。本计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科研基础训练阶段,二是科研实践阶段。分别在秋季学期和寒暑期实施。第一阶段科研基础训练课程由专业知...
2025.09
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务处〔2025〕29 号各学院(系)、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AI素养、创新能力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上海交通大学“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
2025.09
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务处〔2025〕29 号各学院(系)、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AI素养、创新能力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上海交通大学“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
2025.09
2025级工科平台学生开放日活动通知 为帮助2025级工科平台学生全面了解各学院专业情况,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智慧能源创新学院、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将于2025年9月—10月举行面向全校2025级工科平台学生的学院宣讲、专业介绍和相关咨询活动,详细安排见附件表格。学生可按照时间对六个学院进行参观、了解和咨询。 另,2025级工科平台学院统一宣讲会定于2025年9月27日...
2025.09
教务处通知 [2025] 28号 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经验,推进试点学院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同时为构建多学科交叉、理工融合、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专业扎实、敢于担当,拥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的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经相关省(市)教育厅(教育考试院或省招生办)批准,我...